`
xitong
  • 浏览: 6198298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我是谁

 
阅读更多

我是谁

了解自己吗?你真的能把真实的自我,用文字精细地表达出来吗?我想真的未必。现实中我们不在乎自己是什么,却更在乎社会/他人怎样,于是往往惊讶于自己做出的现实选择,不是吗?

看这张照片,这是一个加拿大的小学3年级的一个班,老师让孩子自己做的对于我的阐述,题目是100% Me。



一眼看去,上面是五颜六色的饼图,每个饼图都不一样,背景、前景色彩,每个项目的比例等等。

如果看不清楚,咱们挑几个出来仔细看:

右边的一个叫Caitlyn的孩子,把自己的特点归结为:很爱运动的,相当有艺术感的,对人友善的,愉快的,有想法的,并且有点害羞 。


下面左边的图上说,Hannah是:很有好奇心的,非常健谈的,富于创造力的,整洁利索的,爱运动的,并且积极活跃的。



右下图是Nicolas小朋友的,他说自己非常努力的,有强烈艺术感的,聪明,爱运动,有幽默感,平静的,公平的,乐于助人的,有好奇心的,而且是追求完美的。



我看到小孩子可以用一种简洁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时候,我很为他们高兴,当我看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的时候,我真的被他们的观察和直接所感动。其中,有的孩子对自己的描述是很独到的,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每个孩子对自己的定义和别人都不一样。当然了,他们都是小孩,对世界的认识有限,都是老师和家长同学之间交流时候使用的有限词语来定义自己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是他让每个人开始看自己,注意自己的特质,从而能认识自我。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孩子心中人就是这么纯洁,没有更多自我自私的一面的刨析,从另外一方面说,孩子的思维受到成人的影响很大,成人如何看待他们,他们也会如何看待自己。

初我问我自己:这样会不会让孩子过于自我/自私呢?其实,在该班的日常教育中,老师不仅启发孩子的自我认识意识,这样肯定会激发不少孩子认识自我的时候尽情勃发难以自治,而实际课堂中,老师同时也提醒学生,当我们了解自己的同时,大家通过在墙上每个人的展示,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进而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书桌,地板,学校,以及每个不同的人,同学,老师,其他的教职员工,当参与其他校外活动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的事物。这是一个教育每个人如何处理自我和他人以及环境关系的最好的开端,每个人也在这个教育氛围中艰难曲折地自我探索和完善中。

们每个人如此的与众不同,我们正是由这些不同的人组成,我们不能回避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在群体中,我们每个个体需要被看重和尊重,当要求他人对自己尊重的同时,作为回应尊重他人就是顺理成章的。就是在这样的反复的诱导中,孩子不仅会习惯于发现自我,而且会在其中发现他人,并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相互的尊重成为了自然的交流基石。

果让你现在描述一下自我,你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既然你看到这里了,我们不妨做一个家庭作业吧,去写一下:真我。放开写,放心,不会让你拿它来做怅悔的底稿。

我的记忆中,我的老师从来没有这样教过大家,相反的,我们都需要时刻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同样的,家长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在我们小时候,都把符合老师要求的孩子叫做好孩子,其它不听话的,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好孩子。这样大家都往一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趋同,于是我们习惯于趋同,一旦有人和自己不同,回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是错的,让我们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这其实造成了我们人之间的无形矛盾。然而,事实是,我们每个人真的是如此的不同,你用教育这个外力是无法彻底把它同化的,我们在受到趋同教育多年,摆脱教育体制束缚后,自我会如此的爆发,当我们看到右图的大学毕业生的发泄,就不难理解那个深埋在每个人内心的自我之强大。如果理解了这些,我想对于这样的发泄,真的就不该不大惊小怪了,因为我们一直在忽视自我,更是没有解剖过自我,没有认识自我,怎么可能从自我出发,切身体会地认识他人和世界呢?没有这些基础,难怪我们的社会总是潜伏暗流。


们学习应该尊重他人,但是说得重一点:我们是被迫屈从他人的,不是吗?你看,当老师或者家长在训斥我们的时候,是否想到过“尊重”呢?没有!当小孩被训斥的时候,会感到如此的压抑。其实,我们自己就没有被尊重过,我们有的只是服从和顺从。同时,我们尊重过他人吗?很少有过,我们看不起学习不好的,看不起身体弱小的,我们会拿他人的名字启外号,而老师都会忽视学校内的欺凌现象,我们身边就没有一个尊重与被尊重的环境。于是自我被压抑,被同化,一旦压力减少,那个被长期压抑的自我,会如何?会变成魔鬼 控制真我,以让他人的服从修复自己被压抑过的委屈心灵的创伤,满足魔鬼自我的欲望。于是领导会毫无顾忌的训斥下属,下属会表面卑躬屈膝,内心却怒气万丈。从小就没有尊重和被尊重的环境,社会怎么会知道如何尊重?!我们从小就没有尊重的习惯,难道奢望生活中大家尊重你?大家怪罪谁呢?领导?老师?父母?社会? 体制?其实,怪罪谁都没有用处,还是让我们从教育做起吧,让每个心灵从小就得到尊重,让尊重称为从小养成的习惯。其实,我们不妨从自己做起,重新认识自我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当我们的尊重和被尊重成为个体自发需求的时候,会变成更为容易被个体接受。

和而不同
有首先了解自己,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然后才能理解社会其它地方同样存在一个个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他人,接受他人和自己的不同的事实,并不排斥他人。每当我们认识自己是如此的独特的时候,会深感不安和孤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我们渴望他人理解自己,当看到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点的时候,会内心激动不已,感到在茫茫人海中自己并不孤立,于是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于是我们个体感到满足和欣慰,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会更加宽容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孔子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试想如何能做到呢?不是,君子之间应该坦陈相见,各抒己见,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又合作又争论吗?如果自己不能接受他人的与己不同之处,何谈“和”呢?而小人是面和心不和,为什么小人多呢?前面说了,我们从小接受趋同教育,你我都不喜欢与自己不同的人,而每个人却又是如此的不同,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同,就只好人云亦云,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了。多少人看不起当官的愚蠢猥亵至极,其实,你我可能都和他们差不多。孔子把人分成君子和小人,我不能完全不同意,不过,当我们每个人都能足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的时候,我想君子和小人之分只是社会中每个个体处事的差异造成的,而针对每个个体而言,用君子小人区分并不妥当,甚至无益于人和人的平等交往;当我们都可以自发尊重他人,当尊重称为生活习惯的时候,又何来小人君子之争呢?

们都同在一个地球上,同在中国,同在北京,同在一个单位,同在一间办公室,也许后来我们同居一室,虽然我们如此的相近,其实我们却那么的向远, 人和人不同,我有私利,同样,你也有;我坚持自己的私利不能被践踏,同时我也认同你的利益不能被侵犯,如果我们不得已需要在彼此的私利冲突之间作出选择,那么除了彼此同时协商让步,还能如何呢?眼前多一点少一点,其实很难说是福是祸,前面的blog说过的,我们不该忘记。

会能和谐吗?先问问自己吧,你自己是谁,他们是谁。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